“为进一步方便市民就医出行, 2017年3月17日起,北京公交集团开通北京妇产医院(东院)专线。该线路可双方向衔接北京妇产医院东院与东三环、农展馆南路和朝阳北路的公交干线,接驳地铁10号线团结湖站和地铁6号线、14号线金台路站。北京妇产医院(东院)专线是继2016年9月9日开通的儿研所专线后,本市开通的第二条多样化公交就医专线。该线路为金台路至金台路的环行,中途共设10站,去往北京妇产医院东院的乘客可在朝阳体育馆站下车。”
公交集团深挖市场需求,响应国家“供给侧改革”方针,提供多样化服务,提升服务的品质和满意度。
请问:物业公司你怎么看?
物业公司:我们开一条社区专线,摆渡业主至最近的地铁站。这属于物业服务的多样化和服务品质提升的范畴。
友情提示:请做好公司的资金及预算,避免因为支出和收入不平衡导致服务半途而废。有很多地产公司,在项目销售期,都提出了社区班车的服务,但真正落实的却没有几个。究其原因,就是收益不能覆盖成本支出。
继物业企业二三级资质审批停止后,物业服务品质提升是现在物业服务企业普遍关注的话题。市场竞争在不断的加剧,物业企业要通过提升服务品质来提升满意度,从而保持并增加市场的占有率,是途径之一。
那么,如何持续实现服务品质提升呢?各企业都在进行着各种尝试。例如,在美化环境方面的“井盖涂鸦”、“车位装饰”;持续完善服务体系,引入新的服务概念等系列。除了提高包括保洁、保安、设施设备维护等的基础服务的频次和标准外,当前最为流行的就是包括020在内的各种经营活动,美其名曰“定制化服务”、“消费升级”等等。
不怕做不到,就怕想不到。
你能想到的服务方式,这个市场上同时会有很多人想到,还会有很多公司捷足先登的落实了。但有些公司即便是想到了,也未必能做到。就拿智能设备、物联网来说,物业在交付时,设备设施就已经固定了,物业公司收那么点物业费,够更新换代吗?这个应该是地产公司的范畴,打造高端的品质的项目,要与时俱进的在建设期就引入智能设施设备。再说智能门禁吧,通过扫描手机二维码,门禁开启;访客可生成临时的二维码。问题是,门禁系统的升级改造费用物业有吗?管理的是一个老旧小区,80%都是老年人,这个功能适用吗?投入了那么多钱,这个功能不能让企业变现,怎么办?做个在线教育吧,让业主的小孩子在小区内就可以预约学习,先打造一个在线平台吧,有预算吗?这里想说的是:物业服务企业不管是做基础服务还是基于基础服务的多样化、多元化的开展经营活动,关键是要对企业自身有一个定位,要搞明白“别人做了什么”、“别人为什么能做”、“别人做的我能做吗?”
“服务品质是靠钱砸出来的。”这话是不是说的太直白了。“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”,问题是“没钱”。物业公司就收那么几块的物业费,除去一半的人工成本,20%的能源维修等费用,还得留点利润,该怎么办?
人比人气死人,公司也一样。有的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赚钱。看见家装好,你就弄个装修公司,跟装修公司抢业务;再有就是房屋租赁、家政,等等。这都是现在所有物业公司只要有条件的,都在做的事情。看别人能赚钱,物业公司做就能赚钱吗?小公司不要和大公司比,因为大公司的边际成本比你低;被地产公司断“奶”的,不要和“没断奶”的比,因为他“爹”给钱。
别总跟在后边“吃灰”
要超越或差异化的服务。别人在做什么,你就跟着做什么?你有那么多的预算投入吗?你的项目适合这么做吗?你有哪个基础和条件吗?服务的提升,不是简单的模仿。基础不一样,有些是模仿不来的。服务提升,是要在企业充分自我了解的基础上,深度的挖掘企业及所服务的业主的需求。
你可能会说:别光说概念,如何挖掘?这是一个科学的方式、方法问题,甚至是一个套路问题。如果再上升一个概念,是一个基于企业战略资源的分析问题。如何创新,就需要有对市场的研判、有分析的能力、有战略的眼光,能理性的对企业自身进行分析,分析企业的资源、能力,认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。所以,物业服务企业品质提升的过程,实际上是一个创新的过程。在这个过程中,需要的不仅仅是经验。单纯的模仿,永远是在步别人的后尘。物业公司需要冷静一下。你能想到的和想不到的,现在市面上都有公司在做,问题是人家能做,你未必能做。对于没做的公司,都不用想新花样,就想着如何创造条件实现别人已经做的即可。如果说,条件达不到,没人家有钱、没人家有规模,那就自己坐下来,好好想想,该如何在自身的条件基础上提升服务。挖掘自身,这是最好的方式。这才是物业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生存法则。一味的模仿、照搬照抄,只能跟在别人屁股后边吃灰,做得好也就是一个追随者。